av直播

科研动态

av直播 王萃娟团队TOP期刊Small:二茂铁配体助力双金属MOF高选择性CO2电还原为CH4

作者: 日期:2025-10-28 11:50 点击数:

研究背景:

双碳目标驱动下,将温室气体CO2高效转化为高能量密度燃料甲烷(CH4)是储能与减排并重的关键方向。电催化CO2还原(CO2RR)能够与可再生电力耦合,但受制于中间体(如*CO*CHO)转化路径难以精准调控,以及与析氢反应(HER)的竞争,导致甲烷选择性受限。金属-有机框架(MOF)具备结构可调控与活性位点可设计等优势;通过组分设计与配体工程对位点周围的电子与配位环境进行精细调控,有望实现对关键中间体吸附与后续氢化步骤的有效调控与优化,从而提升CH4选择性。

文章要点:

本工作构建了二茂铁配体基础的双金属MOF纳米花催化剂(NixIny-Fc/NF),经配比筛选和性能优化得到最优样品Ni5In3-Fc/NF。材料呈均一的三维多孔“纳米花”形貌,元素分布均匀;XPS显示NiIn之间存在显著的电子相互作用,表明活性位周围的电子以及配位环境被有效调节,结合PXRDFTIR等结构表征,证实框架构型与配体特征保持良好。功能上,二茂铁配体的可逆氧化还原特性与Ni/In比的精细调控共同作用于活性中心的电子结构,使得关键中间体的吸附强度与后续氢化步骤更趋于合理范围,从而为高选择性反应奠定结构与电子双重基础。

电催化测试(CO2RR)表明,Ni5In3-Fc/NF−0.8 V vs RHECH4法拉第效率高达76%,同时有效抑制H2生成;在连续电解16,000 s内保持结构稳定与高CH4选择性。机理方面,DFT结果进一步表明,该Ni/In构型与二茂铁配体的电性耦合可降低速率决定步骤的能垒,从而加速CO2电还原为CH4。结合 LSVEIS与双电层电容(Cdl/ECSA)等电化学表征,可归因于更快的电荷传递、更多可达活性位及更匹配的电子环境协同促成的电化学性能提升。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了“双金属调控+配体工程+结构精控”的一体化设计路线:以二茂铁配体调谐活性位电子结构,以Ni/In比控制实现构型与能带的匹配,以纳米花形貌提供高效传质与高密度暴露位点。在兼顾性能与高稳定性的前提下,为CO2电还原制CH4的高性能MOF催化剂提供了设计思路与机理依据。展望未来,可结合电解槽工程化与同位素示踪,量化界面动力学与中间体演化,并探索更宽电位窗口、更高电流密度的放大应用。

图文展示:

1. Ni5In3-Fc/NF 的合成与应用示意图。

2.ab)不同Ni/In比下In-FcNi-FcNixIny-Fc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图谱;(c)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dNi-FcIn-FcNi5In3-FcXPS总谱;(eIn 3d 谱与(fNi 2p 谱。

3.NixIny-Fc的(a)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bNyquist图(EIS);(c)电流密度与扫描速率关系的线性拟合;CO₂RR性能:(dCO的法拉第效率,(eCH4的法拉第效率,(fH2的法拉第效率;(gNi5In3-Fc −0.8 V vs RHE16,000 s恒电位稳定性测试;(hCO2RR 反应后 Ni5In3-FcSEM图像。

4. CO2电还原中Ni/In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与组分示意图。(aNi5In3-Fc Ni–In位点的电子结构与反应路径构型。(颜色标注:紫色球=Fe,棕色球=In,绿色球=Ni,粉红色球=O,深灰色球=C,浅灰色球=H。)(b)不同 Ni/In 比下的催化剂形貌变化及反应性能调控。

该论文以“Ferrocene-Engineered Bimetallic MOF Nanoflowers Boost Selective CO2-to-CH4 Electrocatalysis via Dual-Metal Synergy and Structural Precision” 为题发表国际知名期刊《Small》上。其中,av直播 2023级硕士研究生许滟为第一作者,av直播 王萃娟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140115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No. 2682023ZTPY064No. 2682025CX002);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No. 2023MS212)的支持。

文章链接://doi.org/10.1002/smll.20250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