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直播

科研动态

av直播 王勇教授团队TOP期刊《Composites Part: B》:通过构筑多尺度梯度结构改善醋酸纤维素复合薄膜的高温储能性能研究

作者: 日期:2025-11-07 14:59 点击数:

研究背景

石油基聚合物已被广泛用于研究制备介电电容器,但它们通常是不可降解的,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压力。纤维素基介电电容器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材料,其广泛应用有助于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然而,纤维素优异的亲水性限制了其在潮湿环境中的应用。此外,氢键的强自组装行为导致纤维素薄膜容易收缩,使制备高质量的纤维素薄膜变得困难。醋酸纤维素(CA)是纤维素的酯化产物,由于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被乙酰基取代,氢键力减弱,不仅降低了CA的亲水性,也赋予了CA良好的成膜性能。但CA的击穿强度(Eb)较低,制约了其实际应用。

文章要点

本文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CA基三明治结构复合薄膜。具体来说,CA作为中间层,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MMA/P(VDF-HFP))(MF)共混物作为抗击穿层。在这种三明治结构中,良好的层间相互作用使复合膜具有多尺度抗击穿的梯度分布结构。这种梯度结构通过在界面处积聚电荷,形成额外的界面极化,从而优化了空间电荷分布。连续变化增强了宏观介电响应,提高了介电常数。它还可以均匀分布电场以增强Eb。此外,具有较宽带隙的MF 外层显著阻止电荷注入,CA中间层具有较强的电子吸附能力,共同降低了复合膜的漏电流密度。最后,复合膜在150 ℃下仍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例如,2MF-CA-2MF复合薄膜在600 MV/m时的最大放电能量密度为6.48 J/cm3,充放电效率为76.48%,大大优于市售的双轴取向聚丙烯(BOPP)薄膜。本工作表明,通过适当的加工方法,CA基三明治结构复合薄膜可以作为高温介质电容器使用。

图文展示

1. (a) CA, PMMA, P(VDF-HFP), P(VDF-HFP)/CA PMMA/CA共混物的红外光谱。(b, c) 不同复合薄膜的红外光谱。 (d) CA, PMMA, P(VDF-HFP)2MF-CA-2MF复合薄膜的XPS光谱。 (e) CA, PMMA, P(VDF-HFP)MF共混物的DSC曲线。(f, g) 不同复合薄膜的TGADTG曲线。

2. (a) 不同复合薄膜常温介电性能频谱图 (b) 不同复合薄膜常温1000 Hz时介电性能对比图。(c) 不同复合薄膜150 ℃介电性能频谱图。(d) 不同复合薄膜150 ℃1000 Hz时介电性能对比图。(e) 介电性能随外层厚度变化机理示意图。

3. (a) 不同复合薄膜的Weibull分布图。(b) CA2MF-CA-2MF复合薄膜的lnσ对逆温度(1000/T)的拟合曲线。(c) 通过界面处的深陷阱捕获空间电荷的过程的图示。(d) 不同复合薄膜在200 MV/m150 ℃的漏电流密度。(e) 不同复合薄膜的势垒高度和跳跃距离汇总。

4. 分别模拟CA2MF-CA-2MF复合薄膜的(ab) 电势和(cd) 电场。(ef) CA2MF-CA-2MF复合薄膜的温升模拟。

5. (a) 不同复合薄膜在150 ℃的极化能力比较。 (b) 不同复合薄膜在150 ℃的储能性能。 (c) CA2MF-CA-2MF150 ℃的介电和储能性能比较。(d) 600 MV/m150 ℃时,在2MF-CA-2MF的不同区域测试的储能性能。(e) 2MF-CA-2MF500 MV/m150 ℃的循环耐久性。(f) 2MF-CA-2MF与文献报道的其他薄膜在150 ℃储能性能比较。

本工作以Enhancing the high-temperature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of sandwich-structured cellulose acetate composite films via multi-scale breakdown-resistant gradient distribution structure为题发表在TOP期刊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IF: 14.2,中科院材料科学大类1区)。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2021级博士生张帆,通讯作者为av直播 王勇教授。

Fan Zhang, Wen-jin Hu, Ji-Quan Liu, Nan Zhang, Jing-hui Yang, Yong Wang*. Enhancing the high-temperature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of sandwich-structured cellulose acetate composite films via multi-scale breakdown-resistant gradient distribution structure.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25, 308, 112979.
文章链接://doi.org/10.1016/j.compositesb.2025.112979

王勇教授团队入选2020年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团队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增强增韧、功能(导热、介电、相变、阻燃等)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工1人、讲师3人、博士后1人。团队主持包括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60余项,获2018年度四川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21年度四川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Prog. Polym. Sci.Nano Micro lett.Macromolecules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3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英文专著1部;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